古人云「十年寒窗无人问。一举成名天下知」,这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的真实写照。大多数读书人仅仅有十年寒窗,却不见得成名。
在软件开发领域有瀑布模式的软件project方法论。它将软开发的几个过程「需求分析,概要设计,具体设计,编码。測试,公布」严格串行起来,仅仅有需求分析清楚后。输出需分析文档,才開始做概要设计,依次类推,直到每一个过程都完毕后才给终于客户公布软件。
但非常多时候出现两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。那就是交付的产品并非客户所期望的。
这两件事情有相似的地方。那就是它们执行在
封闭的系统。仅仅有内部循环
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,技术学习是还有一番景象。项目组安排一个新任务给你。你须要了解问题本身的各种因素,比方为什么会有该问题。假设你对该问题所涉及的技术一无所知,须要求助技术经理。经过一到两天的学习(没错,仅仅有两天时间)将技术梳理清楚之后。拿出可行的解决方式。
然后拿到方案评审会上讨论,评审专对方案按多维度进行“评头论足”,指出该案的缺陷,提出一些建议。
给过这一轮PK之后,对该问题和所涉及的技术了解更深入,然后再想方案。进行评审。经过多轮评审之后,终于得到从技术和交付上都比較适合的方案。整个学习过程可能被K过多次。有种头破血流的感觉,但技术成长非常快。
近期15年流行敏捷软件project方法论,它採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将「需求分析,设计,编码,測试,公布」一轮一轮执行,每轮称为一个迭代。需求分析。设计。编码,測试在执行时,每一个过程都对前一个过程进行验收,确保整个团队的理解与客户的想法是一致的,当然每轮迭代出口可交付的软件(即每一个迭代都公布可用的新增功能)。然后由客户进行验收。
整个过程一旦出现理解偏差。立即进行交流和及时修正,达成交付即为客户所须要的。
相同地,这两个事情也有相似的地方,它们执行在:
开放的系统,存在正向反馈
学习规律与软件project中敏捷方法论有异曲同工之巧,它须要经历多次循环(迭代)和正向反馈(考试检查。或者应用解决某个问题)。才干一步步建立「全栈式知识结构」和实现「系统化知识」。
迭代式学习
作家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一书中指出:
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
1万小时的锤炼是不论什么人从平庸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。
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。须要达到1万小的专业训练。
假设每天工作八个小时,一周工作五天,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须要五年。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。
在这1万小时的学习中。并不每天学习一点。经过5年之后。才将该知识(技术)掌握,而是不断地进行周期性的迭代过程。实际的过程中按例如以下顺序进行:
遇到问题 -> 搜索解决该问的知识(技术) -> 使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知识 -> 将新知识融入到知识体系 -> 应该新知识
每一个过程都会产生冲突,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些冲突的过程。
分享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经历
最早接触计算机网络是在大三的专业课上,当时对计算机网络不感兴趣,仅仅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,对协议的细节一无所知。结果计算机网络成了我大学唯一一门不合格的专业课。
报考研究生时。阴差阳错地考取了分布式与计算机网络这个研究方向,幸好遇到一本外国经典的计算机网络教材,深入浅出。通俗易懂。结果不到一个月,我就将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功能的功能看完了。当看完网络层功能时,合上书本,想到了它与实际生活中的运输交通整个网络体系统是相似(事实上与如今发达的物流网络更为相似)。
看完网络层之后。理解完数据是怎样通过网络层进行互联之后,好像任督二脉打通。全部知识点全然连在一起了,剩下的知识都是协议本身的细节,但网络背后的互联协作却一览无余。
第一份工作,居然也是跟计算机网络强相关。我在那个项目里面负责VRP(Virtual Router Protocol)协议的測试工作,对TCP/ICMP/VLAN各种协议行为做了充分的測试,还帮同事一起分析出现的各种奇怪行为。在工作之余,我阅读了RFC协议规范,甚至将VRP开源码改动成多实例模式。
相同在第一份工作。出于对Linux内核的兴趣,将内核协议栈源码,从网卡驱动开发,IP层协议,TCP协议,UPD协议。到Socket的处理,翻了个朝天。
最后还发现一个规律:网络协议栈在实现时,常常使Adpater和装饰模式。原因是协议像水管一样。一层接一层。
加一段水道。就能够烧出热开水,再加一段,就能够煮出咖啡。任君组合
然后,然后是到了我如今供职的公司。工作内容与计算机网络不相关。有次客户遇到了个tcp协议的性能问题。老大不知从哪里收到风,知道我对网络比較了解,决定让我出差到客户那处理这个网络问题。当时和客户那边的网络专家一起。经过一周的分析和数据採集,终于定位到是缓冲区因为内存不足而变小,导到大量链接发送速度下降。
接下来,部门内的网络问题,我都是以重要角度投入攻关,并形成了非常多定位经验。
我就是这样从网络小白,变成计算机网络project师,整个过程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迭代,多少次实验对知识的修正。从原理。到协议測试。再后来的协议问题定位。每次知识(技术认知)冲突的出现,都是须要解决的问题,一旦解决之后,能力会得到提升,知识体系更加完好。
小结
学习不会是一蹴而就,也不是经历漫长阶段才干将知识学到,而是迭代式的。每一个迭代都有知识进帐,但在多次的迭代学习过程中,才干做到建立「全栈式知识结构」和实现「系统化知识」。
迭代式不习。让你们的知识更系统化,精益求精。
更实时查看文章,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「程序猿思维」